後壁茄芷阿嬤工作坊 客製化專屬台灣style茄芷包


傳統茄芷袋是40、50年前農村最普遍購物袋與收穫袋,卻因為歌星伍佰在「台客演唱會」以茄芷為logo而暴紅大賣,1年後台南後壁創立「茄芷阿嬤工作坊」,客製化各樣式茄芷包,為後壁農村開創產業的新契機。

茄芷到底是什麼?茄芷是日本外來語「large」發音,顧名思義指「大的包」,舉凡大的塑膠包或藺草包都統稱「茄芷」。

日本時代,台南市後壁區就是生產茄芷包的大本營,也是農村家戶的副業,當年出入的茄芷販子有30家,因編製茄芷需要勞力,農忙之餘幾乎全家總動員。「嫁雞隨雞飛…嫁乞丐就要背茄芷斗」早年農村俗諺,反映茄芷已深入庶民生活。


社區媽媽周寶鳳說,小時候,天亮就到田間收藺草,入夜全村都在稻埕牽電線碖藺草、編茄芷當家庭副業。60年代塑膠取代了藺草,農用茄芷變成塑膠網袋,當時的台灣從北到南,民眾用它來摘龍眼、裝水果、上街買菜。

2007年伍佰台客演唱會以茄芷為logo,從此茄芷又多了個「台客包」名稱,不少粉絲搶買,業者也到後壁找人代工茄芷包,1個月內要生產8萬個,後壁吃不下訂單,還轉發到對岸才搞定。

隔年,後廍里長黃正雄成立「茄芷阿嬤工作坊」,無米樂故鄉湧入的觀光客不但買米,還人手一個正宗茄芷包,每個賣200至800多元,年銷售上萬個,加上社區導覽、風味餐及植物染等收入,足足養活9名員工。政府部門、民間團體也紛紛下訂大量製作,信義房屋訂製成送禮米袋、主婦聯盟訂製蔬果配送袋、市立圖書館訂製資料袋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