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不只是展覽|那些台南蚵殼、桅杆與祖靈的低語|蕭壠文化園區|展覽

從斯洛伐克到台灣|四位藝術家在島嶼交會的光與影|蕭壠文化園區|展覽
樂活台南合作提案 加入樂活Threads
日本藝術家杉原信幸與中村綾花於駐村期間,以台南在地元素進行創作,並發表名為「西拉雅之樹、波浪的家譜、蕭壠之船」的駐村成果展。

他們在蘆竹溝漁港觀察到蚵殼堆積的景象,並於台南市文資建材銀行發現曾為「台灣成功號」船隻桅杆的紅色圓木,這些現地材料成為其創作的核心。藝術家們亦從糖廠文化獲得啟發,舉辦了製作並展示日本傳統糕點「落雁」(壓糖)的工作坊。
來看看樂活台南最近的足跡:
  1. 必看!台南人推薦:美食大調查
  2. 台南人在地的點點滴滴、回憶與趣圖
  3. 台南吃什麼?來看看近期食記
  4. 台南哪裡玩?來看看近期遊記
  5. 台南週末活動懶人包總整理
  6. 丹丹漢堡最新菜單、分店資訊
提供台南活動、市集、展覽、慶典、嘉年華等資訊: 填寫表單👉 https://forms.gle/6DriTvKTQ8k8JvELA
重要:若您或貴單位主動投稿,會額外有獨立文章曝光在樂活台南粉專唷!

展覽中,斯洛伐克藝術家以訪客視角觀察臺灣,彼得‧巴蘭透過其標誌性的混凝土雕塑,探討材料的刻板印象與現實的反差,其藝術計畫「REGULAR CONCRETE」專注於此媒材的雕塑可能;瓦倫蒂娜.胡奇科娃則是一位融合藝術、生態與社區參與的跨領域創作者,經常推動具有參與性的計畫。臺灣藝術家黃建樺的創作多以數位合成與裝置手法,關注非人生物與社群關係,探討攝像時代的人類身分;程仁珮則以參與式藝術形式,從環境與人文角度審視當代飲食文化。

此展覽並非傳遞單一宏大訊息,而是呈現藝術家們在創作中相互回應的集結。策展理念強調,展覽空間如同內外映照的鏡像,邀請觀眾不僅是觀看,更要駐足感受作品中的光影變化、日常紋理,以及跨越文化界線的無形連結,從而在共感中體驗細膩與深刻的層次。

西拉雅之樹、波浪的家譜、蕭壠之船
時間:2025/5/24(六)- 8/10(日)9:00 - 17:00
地點:蕭壠文化園區A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