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東區] 精忠三村米糕(後甲無名米糕)|一條不熟不會走進的小巷裡曾著逾半世紀的老味道|食記

[台南][東區] 精忠三村米糕(後甲無名米糕)|一條不熟不會走進的小巷裡曾著逾半世紀的老味道|食記
樂活台南合作提案 加入樂活Threads
這條小巷真是「不熟不會來」,路面窄到一台車可能都過不去,但香味倒是老遠就聞到了。再走幾步路,一攤低調又樸實的米糕攤靜靜地在等著饕客上門。這裡就是在地人口中的「後甲無名米糕」,也叫「精忠三村米糕」。
來看看樂活台南最近的足跡:
  1. 支持樂活台南:加入樂購之門社團
  2. 必看!台南人推薦:美食大調查
  3. 台南人在地的點點滴滴、回憶與趣圖
  4. 台南吃什麼?來看看近期食記
  5. 台南哪裡玩?來看看近期遊記
  6. 台南週末活動懶人包總整理
  7. 丹丹漢堡最新菜單、分店資訊

這個鐵皮棚子的小攤從民國59年就開始飄香,一路賣到現在,過半個世紀都沒有什麼變。招牌?沒有。裝潢?更沒有。就連第一次來的我也差點找不到。這家店叫「精忠三村米糕」,其實只是靠近當年眷村的位置,但沒有什麼實質關係。
[台南][東區] 精忠三村米糕(後甲無名米糕)|一條不熟不會走進的小巷裡曾著逾半世紀的老味道|食記

一到門口,就看到老闆娘動作俐落地拿起陶罐、倒扣米糕。這一罐罐的深褐色陶器,是傳家寶級的炊具,來自鶯歌,目前已經停產。她說這是從父親那一代學來的手藝,陶罐傳熱均勻,米粒會Q,不會糊。老闆娘每天清晨就開始做,不求量,賣完就休息。
[台南][東區] 精忠三村米糕(後甲無名米糕)|一條不熟不會走進的小巷裡曾著逾半世紀的老味道|食記

看著蒸籠熱氣上升,老闆娘接著舀起肉燥、鋪魚鬆,一氣呵成。她堅持用半年陳米,不泡水直接蒸。因為這樣會比較香,吃了也比較不會吃了脹氣。這種堅持從來沒打算改。她說:「這是我們家的味,不能變。」
[台南][東區] 精忠三村米糕(後甲無名米糕)|一條不熟不會走進的小巷裡曾著逾半世紀的老味道|食記

菜單在牆上粉紅色小看板,菜色只有三樣:筒仔米糕、四神湯、滷蛋。價錢銅板,字體手寫,還貼了可愛貼紙。
[台南][東區] 精忠三村米糕(後甲無名米糕)|一條不熟不會走進的小巷裡曾著逾半世紀的老味道|食記

筒仔米糕,剛上桌時上面舖滿魚鬆,再配上一片黃蘿蔔。比較特別的是,一般的筒仔米糕都是炒過之後再放入容器去蒸,而這裡的米糕則是只蒸米飯,倒出來後才淋上肉燥,算是比較少見的作法。
[台南][東區] 精忠三村米糕(後甲無名米糕)|一條不熟不會走進的小巷裡曾著逾半世紀的老味道|食記

滷蛋,切開之後蛋黃飽滿紮實,滷得很透徹,與米糕一起吃,更有飽足感,還有客人一次點兩顆來配米糕。
[台南][東區] 精忠三村米糕(後甲無名米糕)|一條不熟不會走進的小巷裡曾著逾半世紀的老味道|食記

拉近看這裡的米糕,糯米晶亮、黏而不爛,醬汁緊緊抓住每一粒米。肉燥鹹中帶了一點點甜,加上微酥的魚鬆,吃起來清爽不油膩,讓人吃完後還想再吃點一碗。
[台南][東區] 精忠三村米糕(後甲無名米糕)|一條不熟不會走進的小巷裡曾著逾半世紀的老味道|食記

四神湯,上桌時呈現出乳白色湯頭,小腸剪成一段一段很好入口。而且這裡的小腸不是那種乾乾癟癟的口感,是帶著油脂的前段小腸,可以看出老闆娘對食材相當講究。
[台南][東區] 精忠三村米糕(後甲無名米糕)|一條不熟不會走進的小巷裡曾著逾半世紀的老味道|食記

湯裡有薏仁、茯苓、山藥、蓮子這些四神材料,散發出淡淡中藥香。湯頭入口甘甜,尾韻帶著米酒香,配著米糕一起吃非常合拍!
[台南][東區] 精忠三村米糕(後甲無名米糕)|一條不熟不會走進的小巷裡曾著逾半世紀的老味道|食記

餐廳名稱:精忠三村米糕(後甲無名米糕)
詳細圖文介紹:https://www.tainanlohas.cc/2025/08/houjia-rice-cake-tainan.html
消費時間:2025年/6月
地址:台南市東區建東街63巷17號
電話:06-2366096
營業時間:5:30 - 13:00
公休:無(不定期)
每人平均價位:25 ~ 60
支付方式:現金
有無包廂:無
提供Wifi:無
座標(度分秒):22°59'26.3"N 120°14'10.2"E
停車:困難(路邊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