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樂活台南合作提案 加入樂活Threads
台南在地人的美食口袋名單會是什麼樣貌?我想,金華路四段與民族路三段口的無名飯桌應該可以給出一個方向。
來看看樂活台南最近的足跡:
  1. 必看!台南人推薦:美食大調查
  2. 台南人在地的點點滴滴、回憶與趣圖
  3. 台南吃什麼?來看看近期食記
  4. 台南哪裡玩?來看看近期遊記
  5. 台南週末活動懶人包總整理
  6. 丹丹漢堡最新菜單、分店資訊

這家無名飯桌位創立約在1980年代,至今已近40年,是在地家族經營的小吃攤,一直都沒店名卻長年人氣破表。

攤前掛著藍底白字的簡約招牌,寫著香菇肉飯、雞肉絲飯、肉燥飯等品項,第一次來很容易錯過,但巷子內的老饕幾乎都知道。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雖然每週只營業週一到週五,週六、週日固定公休,但每天一到下班時間總是大排長龍,有人等著包便當、有人為晚餐加菜,全是熟門熟路的在地人。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攤前的隔板內擺滿現炒熟食,像是煎魚、紅燒類、炒青菜等,還能看到豬腳、鮮魚與內臟料理等食材,可當場請店家現炒現煮。

出餐由老闆與年輕的一代協助,後場則是主廚老闆娘專責熱炒,傳承著三代的手路菜技藝。除了餐點,店裡還有一項特殊「招牌」是老闆的女兒,不少在地網友留言說她外型亮眼、身材搶眼,甚至有人戲稱比肉燥飯還吸睛。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整鍋滷汁滷味與燙青菜擺放整齊,老客人會先掃一眼有什麼,再決定是否搭配湯品或乾飯,也常見有人一包就是好幾樣,回家直接開飯。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抬頭可見牆上的價目表,分為飯類、湯類與煎炒類,像煎魚、魚皮湯、香菇肉飯等皆有標價,鮮魚等時價品項則建議先詢問。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煎魚腸,之前新聞寫得很詩意:「一盤焦黑酥脆的物事,是無數台南人心心念念的經典美味。」但沒說的是,其實也不少人完全無法接受這味!像站長我,只敢吃那種煎到赤赤、搭配胡椒鹽的版本,就像今天這盤;至於川燙的,真的沒辦法下口啊...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燙魚腸,一說我不敢吃,你們這群壞蛋一定就等著看我挑戰,這不就來了嗎?

本來以為吃起來會有很重的腥味,結果魚腸和魚肝居然意外地沒什麼味道。口就感滑滑的帶點彈性,有點像一條條的豆腐。

不過,吞下去之後那股魚腸特有的味道還是出現了,我依然無法把它當成日常美食接受。除非是為了介紹,不然應該不會再點了,還是留給真心喜歡的人享用吧,我就不搶啦~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肉燥飯,台南飯桌型店家的招牌,也是最常看到的主食之一。這裡的肉燥飯以肥肉為主,滷汁則屬於口味比較重的作法。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雞肉飯,醬汁是台南在地的口味,雞肉的部份用手撕開,然後鋪在白飯放上後淋上特製的雞油提味。台南很多在地的雞肉飯都是這種作法,像是金華路上的戽斗米糕、保安路上的阿娟咖哩飯、國華街的亞德當歸鴨都是這種味道。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香菇肉飯,在吃之前其實站長對香菇肉飯沒有什麼愛,但第一口吃下去後發現,這香菇肉飯還真不錯!醬汁鹹而不膩,還帶著濃厚的香菇與蔥頭味。瘦肉的部份嫩而不柴,吃起來相當順口。

對比剛剛的雞肉飯和肉燥飯,我私心地認為這到香菇肉飯才是這家無名飯桌的真正招牌。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炒魚皮,即使是台南,魚皮也很少有炒的料理,是一道不常見的菜色。這炒魚皮在作法上有加入了九層塔,吃起來竟然意外的合拍,而且醬汁是重口味,所以也是很下飯的菜色。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煎魚肚,這是今天令站長驚豔的第二道菜。一般樂活團只要點煎魚類都會叫店家「煎卡赤」耶,一方面是怕魚腥味,另一方面是稍微帶點酥度口感更佳。

不過,今天沒有請店家煎卡赤,但他們的煎魚肚的技術真是不錯,除了外表金黃酥脆之外,裡面魚肉也十分軟嫩,上桌後不到兩分鐘就被大家分食完畢囉!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蒜泥白肉,不是一般薄片的作法,而是厚切五花肉的模式,連淋上的醬汁也不是蒜蓉醬,而是醬油膏配蒜泥,吃起來口味更重、更過癮。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竹筍排骨湯,筍湯喝起來相當清爽,筍片吃起來也十分甘甜,前兩者的表現似乎蓋過了排骨主角的鋒頭。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豬腳湯,是清湯豬腳的作法,但不是阿明豬心那種藥膳清湯,而是類似屏東里港豬腳的作法。豬腳的部份則是骨、筋、皮、肉都吃得到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旗魚味噌湯,這裡的味噌湯不是先煮好等著客人的模式,而是以旗魚肉和嫩豆腐現煮而成。不過,今天喝起來湯的部份略為清淡,但魚肉的部份相當鮮嫩。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鴨心湯,也是清湯的模式,每顆鴨心的體積都很大,份量也不少,對鴨心控的站長來說真是很高CP的湯品。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滷豆皮,放了筍絲、木耳、紅蘿蔔、花生下去一起滷的小菜,豆皮吸收了滷汁後變得相當下飯。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炒鴨心,與鴨心湯一樣是體積很大、份量也不少的鴨心料理。作法上加入了小黃瓜片,讓比較油膩的口味曾家了一點清爽的口感。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炒豆豉蚵,蚵仔大又新鮮,不過口味上也是偏重,要配飯吃才不會鹹。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炒豬肝,也是加了小黃瓜與重口味的作法,擺明就是要客人多吃幾碗飯啊。
[台南][中西區] 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不開週六日卻每天大排長龍的在地人日常|食記

餐廳名稱:金華路四段 無名飯桌
詳細圖文介紹:https://www.tainanlohas.cc/2025/09/jinhua-no-name-lunch.html
消費時間:2025年6月、2015年6月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金華路四段126號
電話:無
營業時間:17:00 - 21:00
公休:週六、週日
每人平均價位:80 ~ 150
支付方式:現金
有無包廂:無
提供Wi-Fi:無
座標(度分秒):22°59'56.5"N 120°11'42.7"E
停車:困難(路邊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