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里牛蒡正值採收,受到氣候影響,今年產量預估減少三分之一,價格略揚。為免中國進口牛蒡混充,牛蒡產銷班長黃榮昌建議消費者選購時,拿一下試彈性、聞聞看香味,就能分辨國產貨。
四月為國產牛蒡產期,鮮採的牛蒡剛從土裡露臉,就一批批送進集貨場清洗、分類,準備送至加工廠或市場,快炒、涼拌、油炸、煮湯或熬牛蒡茶都適宜。
佳里區早期有「牛蒡的故鄉」美譽,牛蒡產銷班長黃榮昌說,以前種植面積約兩百公頃,六成外銷日本及美國,但隨著人力老化,找不到工人,現多為七、八十歲的農婦,許多人都是做了廿多年的老夥伴,缺工情形下,不僅工錢連年調漲,種植面積也減少為五十二公頃,但台南仍是國產牛蒡的主要產地之一,產量則是內銷、外銷各半。
黃榮昌說,佳里區種植的牛蒡不灑水,靠著自然氣候成長,香氣、養分均佳,往年一分地產量約三千至四千五百公斤,受到去年冬天七次寒流及三月底大雨影響,今年只剩兩千公斤,產地價每公斤較去年調漲約十元。
黃榮昌表示,國產牛蒡產期只有一個月,現在吃正是時候,六月之後就只剩下中國進口的牛蒡,雖然便宜,但香氣及品質均不如國產。民眾在挑選時,國產牛蒡以黑皮的柳川理想品種最佳,橫拿上下搖晃一下,彈性佳,聞一下,香氣足。
為了解決缺工的窘境,黃榮昌有意自日本引進採收機器,他說,採收牛蒡時,只須把不要的頭切掉,沒有技術性問題,但必須在大太陽下曝曬,年輕人不做,只好想辦法找機器來協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