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換宿「玩軍火」 關廟竹編戰車登場

竹編戰車揭牌亮相,還點燃電火石,模擬砲彈發射。
以M24坦克原型縮小打造
關廟區新光里與市政府文化局合作,進行大型裝置藝術創作,號召大專青年下鄉共襄盛舉,融入在地工藝特色,並以鄰近陸軍虎山靶場意象,成功打造一台長四米二的竹編戰車,昨正式亮相,採用部落舊稱,取名「嗊哩公民號」,還透過電火石模擬發射砲彈,創意十足。


這台戰車是「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系列」之竹器創意大車拚的活動成果,新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吳宗寶表示,作品取M24坦克的原型設計,採百分之八十縮小比率擬真打造,歷時一星期完成,寬、高各兩米,底下還裝滑輪可「移防」。
13大專生採竹 創作陸軍山意象
在文化局協助下,十三位來自北、中、南、東等各地大專院校學生,以打工換宿方式參與創作,由老師傅帶領,從開會構思、繪圖起稿、現地採竹到後製處理,讓年輕人體會傳統技藝之精巧。
出身在地的大學生李昀臻、劉珮雯與湯鳳甄等,之前不曾接觸過竹編,這次重新認識故鄉的歷史特色,收穫很多,認為年輕人的投入,真的有助於社區活化。
昨上午,竹編M24坦克公開亮相,由汽車協助拉動,關廟區長盧振義擔任指揮官,帶著大小朋友組成的「噗弄貢兵團」,一起行軍,隨後這台裝置藝術正式揭牌。
吳宗寶說,戰車使用的刺竹、長枝仔約五百支,之前社區大型裝置藝術,都以鳳梨、綠筍等產業特色為主,這次是首度結合虎山靶場意象,進行軍事設施相關創作。
盧振義也提到,新光里北側許厝湖聚落的陸軍山,就是靶場所在,以往地方常要暫停耕作,配合不定期的射擊訓練,砲彈與戰車成為社區共同記憶。
關廟區新光社區以在地歷史結合竹編技術,打造一部仿真的竹戰車,取名「嗊哩公民號」,將放在社區休閒公園。
關廟竹戰車啟砲 可預約體驗
關廟區新光社區發展協會以「打工換宿」方式,邀請大學生進駐社區,與在地工藝師創作竹器裝置藝術,合力完成「竹戰車」,取名「嗊哩 公民號」,昨天啟砲後放置在社區休閒綠公園,可預約體驗「啟砲」。
新光社區發展協會諮詢顧問吳宗寶表示,決定以竹戰車作為創作意象,源於社區最北邊許厝湖聚落的陸軍山,早期是虎山靶場。早年「關廟竹編」聞名全省,老一輩幾乎都還擁有好手藝,透過暑期與文化局合辦「工藝之美文化生活圈─竹器創意大車拼」,共吸引北藝大、高師大、中山大學、南台科大及返鄉青年等近20人,結合不同專長領域的學生,合力完成。
崑山科大機械系三年級劉碩斌表示,竹戰車從構思、構圖起稿,到取竹、剖竹、竹材處理,結合大家的創意完成。
昨天竹戰車啟用儀式,邀請關廟區長盧正義和居民一起「啟砲」,文化局表示,竹戰車取名「嗊哩公民號」」(嗊「音同哄」哩是新光舊名),意為社區居民發揮團隊意識共同打拚的成果。竹戰車可以坐人,也可像戰車一樣發射砲彈,砲彈是用電火石製作成的「竹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