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台灣歷史博物館-「神界‧人間:台史博館藏神像」特展


神界‧人間:台史博館藏神像特展

天地有神,神在神(天)界,也在人間。台灣早期漢人帶著原鄉香火、神像渡台,在台灣落地生根。一尊尊神像,不僅是宗教的神聖象徵,在香火祭祀的背後,更承載著各個時代常民對生活的寄望與對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本特展希望透過台史博豐富的館藏神像,帶觀眾從工藝、美學、歷史與文化保存觀點,探索神像的前世今生。


成神之前

從無形的神祇到有形的神像,先是由成神背景、傳說與顯聖事蹟塑造出抽象的神祇形象,再經由民間工藝造像具體化,讓神像有了外型、神采,最後再透過經由神聖儀式轉化、賦予靈力,使神像成為神聖象徵物,受到百姓崇祀敬拜。


常民信仰與神像

漢人移民社會的演變大致經過渡海、開墾、定居與發展等四個時期。早期漢人移民渡海來台時,多會由原鄉攜來神像或香火,除了原鄉鄉土神,也祭拜與保佑航海、適應環境與促進開墾有關的神祇。


隨著在地網絡建立、經濟發展與行業專業化,行業神信仰日益興起。19世紀,台灣邁向近代化,日本殖民政權挾國家力量介入民間信仰,佛教盛行;戰後,民間信仰回歸多元發展,快速轉變的社會與經濟型態,也讓現代信仰日益趨向務實、功利。


走入人間遇見神像

當神像退去一身法力、脫離被祭祀的身份以後,再度以物的姿態走入人間。這時的神像在收藏市場中,成為可以工藝技巧、世代美學與市場需求衡量的有價收藏品,透過各個藏家的藏有,再度轉化為承載個人收藏哲學、美學及生活記憶的物件。


見證了各時代民間信仰發展的神像,也成為研究者、博物館極力保存、研究的重要文化資產。近年,台史博透過科學檢測與保存修復,歷史學與田野調查研究,一步步地發掘神像背後所伴隨的時代生活樣貌與生命故事,再轉化為公共知識財,讓神像在新世代以更多元的面貌開展新生。


移民渡台時除了因生存與開墾需要祭拜不同的神明,也會祭拜原鄉鄉土神


地緣社會與行業信仰介紹社會穩定發展、行業興盛後的行業神信仰


務實導向的現代信仰中以朝聖步道的造景介紹日本佛教與神道的傳入


務實導向的現代信仰中求事拜對神單元,讓觀眾以互動的方式自行發現不同需求下祈求的不同神祇與其職司


走入人間遇見神像單元,以民藝的收藏與有形無形文化保存等主題探討神像退神回到人間後的角色


時間:2018/1/9 - 2018/8/26
地點: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WEB:https://www.nmth.gov.tw/exhibition_236_379.html



相關文章